所在位置:疫情防控工作

【榜样的力量】杨永峰:生命之舱的守护者
阅读次数:1045  发布时间:2020-03-20

3月8日,武汉开发区体育中心方舱医院最后一批患者治愈出院,开始进入休舱状态。杨永峰是这所方舱医院二舱的副院长,同时也是第五批江苏援湖北医疗队省队专家、南京市第二医院副院长。休舱后的他还在忙着整理医疗文书,总结治疗经验。

杨永峰抗击过H5N1禽流感、取得过带队赴西非抗击埃博拉疫情的胜利,有着丰富的突发急性传染病救治经验。这次前往武汉对抗新冠肺炎疫情,杨永峰迅速完成医护人员培训、改造舱内出入通道,保证患者的救治。3月10日,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决定,授予杨永峰江苏“最美医务工作者”荣誉称号。


科学筹划,迅速完成300名医护培训

2月9日,主动请缨的杨永峰接到上级通知立刻出发,随第五批江苏援湖北医疗队省队赴武汉支援。准备的时间仓促,平时主要从事传染病和疑难肝病的他,首先想到的就是把自己积累的各种规章制度等资料拷贝过去。

“之前我一直在做防疫的工作,也是南京市二院感控组组长,国家卫健委每出来一个规范,我们都会认真研究。”出发前他就想到,在武汉第一件事就是培训,如果人很多,视频培训将是比较便捷的方式。所以他就找同事帮忙紧急做了示范视频,怎样穿脱防护服?视频中直观展现了出来。

第五批省队共有300名医护人员,来自于全省10个地区的85家医疗机构,包括呼吸科、心血管科、神经科等科室,绝大部分未从事过传染病诊治工作,尤其是关于烈性传染病。这么大的队伍,怎么做好个人防护、感控、诊治等工作?到了武汉后,这成了横亘在杨永峰面前的第一难题。


杨永峰在给队员做培训

作为队里唯一一名经历过多次重大传染病救治的专家,杨永峰知道培训工作刻不容缓,没有场地,他就在酒店大堂开始为队员们讲课。“大家总共分成了10个分队,我们先培训分队骨干,然后由骨干去培训队员。”建章立制、言传身教,每天都培训到晚上10点多……经过两天,所有队员通过了小组考核,具备了新冠肺炎诊治所需要的个人防护等能力。而这时杨永峰的培训视频也发挥了大作用,“我们通过现场示范、QQ群视频分享多种形式,大大提高了培训效率。”

“不想当木匠的医生不是好大夫”

2月12日下午,接到国家卫健委的指令,团队要接管即将建成的武汉开发区体育中心方舱医院二舱。时间不等人,要在患者入舱前先做好热身训练。2月13日白天,杨永峰立刻安排队员进行“空舱模拟”,队员们很快进入了临战状态。

杨永峰在设计图纸
“13日白天,工程还处于收尾阶段,我们趁着方舱没有正式运行,把患者从入院到出院、医生从进舱到出舱,每一个流程和细节都过了一遍。”杨永峰说,当天晚上7点,第一批患者就入院了,2月15日,近600张床位已满负荷平稳运行,创造了“江苏速度”。


改造的图纸 

在医院平稳运行之后,杨永峰发现了一个问题。医护人员一个班次要上六个小时,当时只有一个通道,下班出来大家都拥挤在那边。而脱防护服又需要很长时间,导致最长的要等待三四个小时才能出来。


杨永峰和同事一起在维修

“这样医护们每天要在舱内穿着防护服待十多个小时,极大增加了他们的压力。”杨永峰觉得可以设计第二个出口,就把方案图纸画出来给了指挥部,当地连夜就找工人做了起来。对一些小的问题,为了节约时间他亲自拎锤上阵,还开玩笑说:“不想当木匠的医生不是好大夫,必要时刻,医生也能当木匠!”在改造完成后,一个班次30多名医护人员交完班出来,只要半个小时。感控组的施姣娜说,杨永峰从大流程到小细节层层把关,带领团队感控组一起制定流程,经常熬通宵工作。

一听他要查房,病人们都会围上来

杨永峰在给患者看CT 

回想起刚开始工作那几天,让杨永峰印象最深的就是300名队员都来自不同科室,这在抗疫工作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很多新冠肺炎患者有基础病,比如高血压、糖尿病等,这样的专业结构,在诊疗的覆盖上是没有问题的,能更好地照顾患者。”

然而病人在医院待久了,难免会出现一些负面情绪,面对他们,杨永峰总有异乎寻常的耐心。他每天都要进舱去巡查,同时会和病人聊聊,给他们鼓劲,一听说院长来查房,病人们都会围上来。“其实他们更多的是需要鼓励和支持,所以我们不光要治疗,还要倾听,降低他们的焦虑情绪。”因此,杨永峰和团队组织了多种多样适合患者的活动,呼吸操、太极等运动项目也开展了起来。


目前,体育中心方舱医院已经休舱,二舱交出了一份圆满的答卷,实现了患者零回头、零病亡,医务人员零感染的目标。3月17日下午,杨永峰作为江苏援湖北武汉医疗队首批撤离队员中的一员已平安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