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疫情防控工作

【防控疫情,医者风采】疫情面前方显使命和担当
阅读次数:1075  发布时间:2020-11-30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我院汤山院区(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作为江苏省、南京市定点收治医院,全院职工积极响应、全力以赴,以科学的理念和坚韧不拔的毅力抗击疫情。

在与新冠肺炎疫情对抗的持久战中,我院医护人员始终执甲抗疫,前赴后继,将初心和使命化作实际行动,坚守岗位、不懈战斗!



吴岭:意想不到的第2次

吴岭:1973年生,1991年来院,副主任护师

实际上,我没有想过会有第2次,更没有想过是在这样紧急的情况下开始了我第二次在新冠肺炎隔离病房的工作。

10月10日的深夜23:00,我突然接到通知,让我第二天一早就进隔离区。我连夜收拾行装,第二天一早就由家人直接送到了隔离病房门口。

工作了几十年,进入防疫一线工作也有了好几次,家人对我一次次进入隔离区工作也已经是习以为常了。只是叮嘱了几句“注意安全”之后,就看着我走进了隔离区。

时隔半年,相比较上一次进入新冠隔离区,我更加淡定。常理来说,第2次进去隔离区,我应该更有经验,工作起来应该更轻松。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

我放下行李,就立刻投入到工作中了,和大家一起扛过最艰难的一段,一个班次往往要上七八个小时,脸上和耳朵的皮肤都被口罩勒破了,就连接听电话耳朵都很疼……

 除了正常的护理工作之外,我们还面对着另外一个更大的困难,那就是语言问题。最近一段时间,收治的病患都是境外归国或来华的外籍人士,于是病房里就会有英语,有俄语,有意大利语等等。语言不通,对于我们了解病情和进行治疗护理都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于是大家集思广益,想出了很多办法,当你看到我们手舞足蹈,甚至急得直跺脚的时候,那是我们在想方设法通过手势来与病人沟通;当你看到我们能拿着手机一顿操作或者对着手机大喊大叫的时候,那是我们通过手机的翻译软件来与病人沟通。经过大家共同的努力,我们的工作终于能够顺利开展下去。

我的第2次不是第1次的重复,而是又一次新的挑战。但是我相信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下,即使再有新的第N次,我们都能够战胜一切困难。当然,希望不会再有第N次。


袁颖:疫情面前方显使命和担当


袁颖:1977年出生,1996年来院,主管护师


国庆假期刚刚结束,我科接到通知要支援新冠肺炎隔离病房,做为一个抗击过非典和禽流感的资深护士,我积极响应主动报名。

隔离病房的工作忙碌而又紧张,接诊的病人来自世界各地,沟通是一大难题,医院了解后及时为我们提供了翻译机。又闷又热的防护服,雾蒙蒙的护目镜,面屏,N95口罩,三层乳胶手套,这些使得平日常做的治疗及护理艰难了很多,每一次的穿刺成功都是一身大汗。当病人核酸转阴我通知病人出院时,听着病人兴奋且开心的声音,作为医护人员也感到特别的骄傲,我也能在这次的抗击疫情中做出一点小小的贡献!

在隔离病房接受到最多的是来自家人,同事,朋友的“注意自我防护”的微信。每天认真穿脱防护服,进行手卫生,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是对自己的安全负责,也是对他人的安全负责。在这一个月里,隔离病房的全体医护人员就是一家人,吃住在一起,再苦再累也一起扛,大家互相加油鼓劲,疫情面前方显使命和担当,困难面前方显真情和大爱,相信我们只要紧紧团结在一起,所有困难将迎刃而解,明天依旧是阳光灿烂。




陈要萌:我们是“大白”,

用专业知识守护患者健康

陈要萌:1989年生,2009年来院,主管护师


十一假期还未结束,临时接到电话要去隔离病房,我立即收拾简单的行李赶往医院。

当我穿上了厚厚的防护服,仿佛变身成了《超能陆战队》里的“大白”,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守护患者的健康。虽然外表呆萌,但是里面早已经被汗水湿透了,有时候说话多了、喘气快了,护目镜上的水雾凝集成水滴,什么都看不清楚了,只能歪着头从水滴划过的缝隙里看。虽然工作中有许多困难,但我们都能尽量克服。医院的领导,护士长都非常关照我们,尽量想办法,帮我们减轻心理和工作中的负担。

现在收治的病人都是由境外输入,这其中包括一些外籍人士,有的人说的是小语种。我们平时不仅要负责入院的相关检查和治疗,还要负责他们的生活,语言不通无疑是一个严峻的考验。我们通过下载手机翻译软件协助沟通,自制了英文版的入院注意事项和各种标本留取方法,在入院的时候发给患者,一些小语种的就通过微信交流,大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我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

即将离开隔离病区,回顾这段日子,有困难也有快乐,有紧张也有欣慰,但是我不后悔:我也为抗击疫情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